- "双高"背景下铁道类高职院校理事会制度建设的策略和提升路2024-12-13
- 青年导师如何在医学研究生成长中发挥"育人"作用的模式探讨2024-12-13
- 研究生专业课程"生物药物分析"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2024-12-13
- 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课程中的融入和应用——以化工安全与环保2024-12-13
- 一流课程建设下"视觉传达设计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索2024-12-8
- "近代测试与表征技术"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2024-12-8
- 基于SOBER模式的传热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传统文化2024-12-8
-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24-12-8
“十三五”陕西教育事业发展齐齐亮相
阳光讯(记者刘珺)2021年1月8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十三五”陕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学前教育聚焦公益普惠
全省普惠园占比超过80%
会上,基础教育一处处长高强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聚焦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了我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取得了全方位、深层次、突破性的进展。
“十三五”期间,我省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二期、三期行动计划,通过建公办、扶民办,不断调整优化城镇、农村办园结构,特别是通过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等工作,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截止2019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8048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6821所,较2015年增加了40.87%;公办园3794所,较2015年增加了6.58%。全省普惠园占比超过80%,公办园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均达到50%以上,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
“十三五”期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管理。积极探索成本分担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将民办园收费标准与办园等级挂钩,强化等级管理。全力规范办园行为,扎实开展无证园专项治理,2020年共取缔无证园527所,为学前教育安全优质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同时,聚焦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要求小学和幼儿园双向签订“零起点”承诺书,排查幼儿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19452所,下达整改意见书1817份,基本做到了无盲点、全覆盖。围绕学前教育五大领域,实施“五彩七星”质量提升计划,采用1+7模式,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聚焦公平质量
呈现“三新态势”
基础教育一处处长高强介绍,“三同步”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公平。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20年首次实现全省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三同步,即:同步报名、同步招生、同步录取,并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构建公民办互不享有特权的义务教育良好生态。同时,通过政策、学位、经费和关爱“四保障”,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其次,通过扩资源、补学位、夯责任、月通报等方式,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大班额治理工作。截至目前,据各市上报数据,全省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已控制在3%以内,超额完成国家提出的5%的目标。
同时,采取狠抓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县和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两个重点”,积极探索“党建+教育扶贫”“一抓两促”工作新模式,夯实“双线七长”责任制,完善不漏一人“辍学报告制”,不错一人“台账销号制”,不断统一工作标准和流程,织密织牢控辍保学制度网等措施,做到全省控辍保学一盘棋,实现了“四统一”,即目标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努力做到“应入尽入,应返尽返”。仅2019年组建58个省级核查小组、抽调174名核查员,深入116个乡镇、279个村、221所学校,对拟摘帽的29个县(区)进行深度核查,确保每一名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实现良好开局,但需加以改观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刘宏恩介绍,两年来,全省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总体部署,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精准施策,取得了初步成效,2019年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由2018年的55.1%下降到52.21%,实现了良好开局。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所增加,还需持续用力加以改观。
2019年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由2018年的55.1%下降到52.21%,实现了良好开局。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所增加,还需持续用力加以改观。
落实增加体育锻炼时间要求,在国家标准课程的基础上,每个学段都增加了体育课时,小学、初中4节课,高中3节课,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推动球类等集体项目和田径等基础项目比赛活动,推开中小学“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等体育教学模式,定期开展以“走下网络、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为主题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逐步形成家校联动的体育锻炼机制。系统开展视力监测,遴选10个地级市20个区(县)的122所中小学校、10所大学和43所幼儿园开展常态化监测。组织各地各校分学段对2万多名学生进行疫情期间居家生活习惯、线上学习视屏行为、用眼习惯、视力变化主观感受等方面的视力检查和专项调查,及时掌握儿童青少年视力变化底数,分析防近工作的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为研究制定全省防近工作举措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高校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高校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科学技术处处长朱晓冬介绍,“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高校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坚决破除“四唯”顽疾,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强化制度保障,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团队、科技奖励、成果转化、科研诚信及科技安全等出台各类政策文件及管理办法30余项,坚持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技人员,优化科研管理。高校科技政策体系日臻健全,科技评价改革走向深入,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逐步完善,科研人员负担不断减轻、自主权持续扩大,高校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十三五”时期,我们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省支柱产业,加强科研平台布局建设,推动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培育,实现优势资源有效集聚,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目前,全省高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4个(含省部共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47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6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4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4个,新型智库25个。全省高校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平台累计已达400余个。
略需求为牵引,坚持创新引领,坚持需求导向,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协作,奋力推进高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高校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坚决破除“四唯”顽疾,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强化制度保障,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团队、科技奖励、成果转化、科研诚信及科技安全等出台各类政策文件及管理办法30余项,坚持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技人员,优化科研管理。高校科技政策体系日臻健全,科技评价改革走向深入,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逐步完善,科研人员负担不断减轻、自主权持续扩大,高校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十三五”时期,我们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省支柱产业,加强科研平台布局建设,推动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培育,实现优势资源有效集聚,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目前,全省高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4个(含省部共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47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6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4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4个,新型智库25个。全省高校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平台累计已达400余个。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我省高校积极发挥科研育人作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2016-2019年,全省高校共有80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基金资助,119人获得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203人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荣誉称号,179个团队入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019年,全省高校投入科研人员81383人,较2015年增长24.41%,科研人员中,高层次人才比例持续提升,人员结构更加优化。
作为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我省高校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持续提升。2016-2019年,全省高校累计投入科研经费约460.55亿元,其中2019年经费投入达152.59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一倍;累计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4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7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733项,获批经费36.62亿元,始终位于全国第六;高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79项,占全省总数的61.24%,获奖数量始终保持全国前六,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605项,高校主持获得一等奖占全省总数的77%。
2019年,全省高校发表学术论文76982篇,比2015年增长35.41%,高校专利拥有数达到46117件,较2015年翻一番。在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疗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凸显了支撑引领作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徐德龙院士团队研发的“冶金渣大规模替代水泥熟料制备高性能生态胶凝材料技术”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冶金渣超细制备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空军军医大学自主研发国际首创的抑制性治疗和预防恶性疟疾的大分子抗体药物,突破了化学药物较大幅度耐药性的关键问题。
此外,高校服务地方能力持续提升。作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我省高校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推动技术创新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提升校企协同创新水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016-2019年,全省高校共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达107.22亿元,登记“四技”合同额达122.6亿元,2019年两项金额均较2015年翻一番。西北大学范代娣教授团队研发的类人胶原蛋白系列生物材料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并实现产业化,系列产品终端销售额累计近百亿。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省高校快速反应、勇挑重担,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实验系统结合,投身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彰显了陕西高校应有的使命与担当。西安交大彭年才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及检测仪器广泛应用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40余个国家级地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生培养能力不断加强
“十三五”累计培养研究生21.6万名
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张和平介绍,“十三五”以来,我省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主线,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
“十三五”期间, 我省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8所、位列全国第4,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位列全国第3,一流学科17个、位列全国第7。
2016年以来,在急需或空白领域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主动撤销104个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不符高校办学定位要求的学位授权点。目前,我省普通高校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759个,涵盖了13个学科门类、93个一级学科、43个专业学位类别,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结构趋于合理。 2016年以来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各1个。现有在学研究生14.67万人,居全国第5位,比2015年增加了4.47万人。每万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数约为全国平均数的两倍。“十三五”以来,累计培养研究生21.6万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7万多名。2020年普通高校博士招生5600多人、比2015年增长了近60%,硕士招生53000多人、比2015年增长了近80%。
学校网络基础环境实现全覆盖
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在全国率先达到100%
教育信息化处处长李享阳介绍,“十三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教育厅按照“完善环境-拓展应用-深度融合”三段式发展战略,统筹布局、创新思路、大力推动,工作成效显著,“三通两平台”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信息化教学条件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应用不断深化,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师生信息素养大幅提升,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支撑实现教育现代化作用重大,为“十四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以来,我省 实施中小学校联网攻坚行动, 到 2019年10月,全省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在全国率先达到100%,接入带宽均达到100兆以上,多媒体教室覆盖率从60%跃升到93.6%,“校校连、班班通、人人用”基本实现。高校网络环境持续优化,全省85%的高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千兆以上,基本建成成熟的校园网络体系。
建成“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全省95%的中小学校和90%的教师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面向一线教师精准推送800余万条优质教育资源。建成“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实现城乡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学生“同上一堂课、共享一名师” ,信息化网络技术 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疫情期间,全省大中小学校630余万学生进行了在线学习 ,我省 精心打造“停课不停学”专栏,汇聚网络教学资源千万余条,向全省师生免费推送,充分保障了疫情期间教学平稳有序、线上线下同质等效。“十三五” 开发 了 陕西教育地图,直观展示群众关心的教育发展状况和热点问题,为教育治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撑。率先建设学生精准资助系统,实现全省50余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快速排查、精准识别、高效资助。
新闻链接
“十三五”陕西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情况
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梅争利介绍,“十三五”期间,陕西立足科教强省、人才兴省战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系统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坚决贯彻落实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着力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全省各项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综合
2019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15177所。各级各类教育在学总规模803.58万人,比2015年增加58.05万人,增长7.79%。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51.13万人,比2015年增加3.23万人,增长6.31%。
学前教育
2019年,全省共有幼儿园8048所,比2015年增加610所,增长8.20%。幼儿园专任教师9.50万人,比2015年增加1.95万人,增长25.84%。幼儿园数量增长,专任教师增加,在园幼儿减少,学前教育生师比优化,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9年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4.7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48%。到2020年底,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1.67%,公办园占比52.84%。
义务教育
全省107个县全部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中小学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56-65人大班额持续减少,截止2019年仅占总班数的5.38%。
全省小学在学规模277.59万人,比2015年增加44.48万人,增长19.08%.初中在学规模112.35万人,比2015年增加5.27万人,增长4.93%。全省小学净入学率达99.97%,初中净入学率达99.95%。
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机制,依法保障随迁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9.00万人,比2015年增加6.75万人,增长20.93%。
高中阶段教育
2019年全省共有普通高中学校471所,标准化高中占比达到80.6%。
全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由2015年的2.9 : 7.1调整为3.4 : 6.6。
高等教育
2019年,全省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179.91万人,比2015年增加27.34万人,增长17.92%。研究生在学规模14.67万人,比2015年增加4.47万人,增长43.86%。陕西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位列第10位,研究生在学规模在全国位列第5位。
2019年全省共有高等教育学校专任教师7.16万人,比2015年增加0.51万人,增长7.66%。陕西高等学校专任教师规模位居全国第10位。
全省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3812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57人,仅次于北京和天津,位列全国第3位。
2017年,国家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陕西“双一流”建设高校8所,数量位列全国第4位;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量3所,位列全国第3位。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位列全国第5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省进入前10%(A-档以上)的学科27个,进入前30%(B档以上)的学科131个,位列全国第5。2019年公布的国家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我省204个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6个专业进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一等奖数和获奖总数均居全国第3。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
- 上一篇:教学“泛娱乐化”:隐忧与化解 2021/1/10
- 下一篇: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背景下的高校日语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0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