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部广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详细介绍 >
资讯信息

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教师队伍提质

2022.12.05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新时代党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任务。进入教育高质量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呈现出时代新特征,从层次教育进入类型教育,从面向就业到面向发展。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密结合学校高质量发展实际,学中思、思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目标格局上主动适应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中国心和民族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发展格局上始终坚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强大的职业教育人才支撑和技术技能创新动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聚焦师德立师魂


教师是第一资源,师德是第一标准。崇高的师德,对推进“三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优良教育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所好学校必然离不开一支职业道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要突出党建+教师队伍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管束”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系,形成“教育、监督、考评、奖惩、宣传”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制定师德师风专项培训制度,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学校基层治理的政治方向,提升学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二要强化教师队伍理想信念教育。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旗帜,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源泉。领导干部带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定期开展全覆盖政治理论学习,帮助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强价值认同,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三要搭建师德师风评优选树平台。制定师德标准,定期开展师德选树和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身边的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加强正面教育和榜样感召,提高教师的成就感、荣誉感,形成重德养德的舆论氛围,营造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的良好风气,引领师德提升,为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和社会声望的“大先生”铸牢师魂根基。


聚焦师训强师能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所好学校必然离不开一支业务能力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要聚焦梯队建设,打造教师人才层级培养工程。以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年龄结构为标准,建立以教育名师、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不同层级的“金字塔型”教师专业人才梯队,促进教育人才脱颖而出,以教育名师培养优秀教师、以优秀教师培养未来教师,为全体教师提供专业成长路径。


二要聚焦教师赋能,打造教师多元培训平台。以学科、岗位、年龄为标准,精准设置项目化培训,满足教师成长的不同需求,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为青年教师开辟培苗绿色成长通道,开展“青蓝工程”自主“传、帮、带”,“集体教研”自主“学、磨、研”,心灵之声“解困惑”,拓展培训“获友谊”,主题沙龙交流“解难题”,职业能力竞赛“展芳华”,下企业实践“增见识”,双师培养“强能力”,让青春与职业共成长,打造实力青年教师队伍。


三要聚焦人才培养,打造一校一品名师平台。依托学校红色校史资源打造一校一品“福湘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校企合作、校际交流为路径,以教师及学生大赛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职教改革为抓手,充分发挥教育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提高。


聚焦师爱育新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学生人格、品行、学习、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成长养分,是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条件。为人师者,当为仁爱之师。仁爱之心是教师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所好学校必然离不开一支具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要让师爱具有全体性。陶行知提出“爱满天下”的教育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德、学习成绩、家庭情况进行摸底了解,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综合情况采用合适的培养方式。对全体学生有爱心,对困难学生要关心,教育差生要耐心。


二要让师爱具有全面性。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法、培养不同的学法。课堂上根据学生层次进行梯度提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积极思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完善以改进为评价目的的“多元、动态”的评价模式。


三要让师爱具有全程性。要加大党员四个联系开展力度,密切联系学生、真切帮助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学校党委班子成员要主动联系对接特困生、学困生、特异体质的学生,在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学校和教师温暖的爱。(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副校长 刘菁)

来源:红网官方帐号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 往期杂志 | 收录文章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711 国内统一刊号:CN 13-9000/G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本站仅作组稿宣传非社网|京ICP备100259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