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高"背景下铁道类高职院校理事会制度建设的策略和提升路2024-12-13
- 青年导师如何在医学研究生成长中发挥"育人"作用的模式探讨2024-12-13
- 研究生专业课程"生物药物分析"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2024-12-13
- 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课程中的融入和应用——以化工安全与环保2024-12-13
- 一流课程建设下"视觉传达设计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索2024-12-8
- "近代测试与表征技术"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2024-12-8
- 基于SOBER模式的传热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传统文化2024-12-8
-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24-12-8
中国教育闪亮“国际范儿”
来源:海外网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英合作项目毕业典礼。(资料图片)
鲁班工坊是天津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方式走出国门,搭建起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图为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的教师在吉布提鲁班工坊授课。(资料图片)
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占在华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图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留学生毕业联欢留影。(资料图片)
“十三五”期间,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在新时代中奋进,在大变局中前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迈上了新台阶。5年来,这张教育对外开放的蓝图变得更清晰、影响更为深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而中外合作办学、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等形式,也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对外开放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中国正在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出“中国智慧”。
发展聚焦“一带一路”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刘锦介绍,2016年7月,教育部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2017年5月,“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纳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达54.1%。2019年,中国与俄罗斯双向留学交流人员规模突破10万人,提前一年实现两国元首确定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签11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已累计覆盖54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中国各级各类教育赴境外办学稳步推进,《高等学校赴境外办学指南》正式发布,“鲁班工坊”建设加快,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建设试点启动。而在2020年9月1日,迪拜中国国际学校作为首批试点也迎来了正式开学。
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教育的全球行动力得以提升。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国外高水平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了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国内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已超过30万人,我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合作方。此外,围绕‘双元制’模式深入开展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推动完善现代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刘锦说。
助力全球教育治理
“十三五”期间,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是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进者。
“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教育减贫国际合作,一方面,通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质量提升项目、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项目,为国内教育脱贫攻坚助力;另一方面,积极分享我国教育脱贫经验做法,为教育减贫国际合作赋能。”刘锦说。中国高校和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了大量管理和技能人才,并与世界银行等机构合作帮助东非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培养支柱性产业的学科骨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全球最大的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最重要的人文治理平台,“十三五”期间,通过密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合作,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迈出新步伐,贡献出中国方案。
据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合作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2016年)、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2017年)、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两次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围绕国际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等与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国际教育领域热点和前沿议题,积极同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深入推进民间交流
“十三五”期间,中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全面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和外交大局,建设了主体多元、覆盖广泛、规模庞大的网络体系,开展了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交流活动,为提高中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引领,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参与中美、中欧等十大人文交流机制,承办四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中法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论坛、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五次会议等活动;实施‘知行中国’系列项目、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中美高级学者交流等品牌项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永利介绍说。
已成功举办了21届的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也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主要活动之一。“十三五”期间,共举办了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3届中国国际教育展、109场年会研讨会,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所院校参展,参观展览人数超过24万人。
在职业教育方面,为助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十三五”期间,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正式实施,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暨特色合作项目成果展正式举办。除此之外,还发起成立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引领高职院校境外办学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期间,基础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也得以进一步提升。
“824对学校参加中美千校携手项目、185对中英学校参加中英伙伴学校交流计划、150对中法学校参加中法百校交流计划,近6万名学生参加中法中学生数学交流活动,758名中学生、144名教师赴26个国家住家交流。另外还有34个国家的1654名中学生来华学习,千名外籍教师来华任教。”王永利说。
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与此同时,通过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世界教育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5年来,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设立的长城奖学金共资助来自82个国家的291名学生来华学习。连续实施中非信托基金项目,惠及10个非洲国家,在支持项目国教师培训、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2030年教育目标实施,是该行动指导机构——2030年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也是2030年教育监测指标技术合作组和教师工作组等工作机制成员。”秦昌威说。中国深入参与《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和《开放式教育资源建议书》等准则性文书磋商制定工作。目前,中国已有9个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网络。
秦昌威表示,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多个合作平台,完善合作格局。依托有关高校和地方合作设立国际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国际工程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网络国际中心和教师教育中心等4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在华设立的教育类二类机构达到5个;设立了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和平学、工业遗产、文化遗产法等6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在华设立的教席达到20个。这些中心和教席在教育扶贫、教师培训、疫情期间推广在线教育等方面为国际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记者 孙亚慧)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1月18日 第 09 版)
- 上一篇:让教育成为最美的遇见 2021/1/18
- 下一篇:江西省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20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