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高"背景下铁道类高职院校理事会制度建设的策略和提升路2024-12-13
- 青年导师如何在医学研究生成长中发挥"育人"作用的模式探讨2024-12-13
- 研究生专业课程"生物药物分析"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2024-12-13
- 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课程中的融入和应用——以化工安全与环保2024-12-13
- 一流课程建设下"视觉传达设计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索2024-12-8
- "近代测试与表征技术"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2024-12-8
- 基于SOBER模式的传热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传统文化2024-12-8
-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24-12-8
2020,体育美育加分了,中国教育会更好吗?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马海燕)如果你问一个中小学生家长,这一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不是疫情带来的学习方式转变,不是全国95.32%的县(市、区)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是体育美育要算在中考成绩里了,将来还有可能算在高考成绩里。
体育进中考计分自1999年起已经实施多年;而美育进中考,则是新要求。
这种新要求来源于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让教育界人士敏锐地发现,不同于过去“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正成为新时代教育指针。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年底的教育部2020“收官”系列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已普遍实施体育中考,分值在30分到100分之间,2021年起多数省份体育中考分值会增加。另外,已有9个省份开始试点美育中考,艺术考核在中考中的分值一般在10分到30分之间。
“分,分,学生的命根”,无论哪一科纳入升学考试,都是最直接的指挥棒。跳绳班增多,篮球班爆满,中国家长用搞应试教育的热情投入素质教育,正在将素质教育推向另一个极端。
反对派认为,“副课变主课,孩子的时间不够用了”,“体美再加分,孩子的负担会更重”。还有体美短板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天生体弱多病,五音不全,不能一刀切。”
支持派则表示,我们不会因为天生缺乏数理思维就不学数学,也不会因为没有语言天赋就不学英语,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实行的是全面教育、全面发展。
“体育、美育加分,不是目的,而是导向,是为了让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告诉本社记者,这些年孩子的近视率上升、体质下降、身心健康等问题受到全社会关注,用考试的方式引起学校、家长重视,把孩子的时间从课外班中挤出来,进行体育美育练习,是对过去只重智育的一种纠正。
未来体育中考分值还要增加,体育进高考也在研究之中。据悉,官方将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现在的孩子体质下降怎么解决?应该说这是我们在现阶段能够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认为,在高考指挥棒中增加体育的权重,引导全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视关心,方向是对的。当然具体实施起来,还要分阶段。
相较于城市学生可以通过五花八门的体育美育兴趣班“提分”,乡村的体育美育课如何达到要求更受关注。要实现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和美育课,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5年,基本形成多样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和美育体系,其重点都在补齐乡村短板。
今年8月,宝洁希望小学原创儿童剧《小心愿》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并同步在网络平台直播。这是宝洁中国联合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国家大剧院共同组织“倾听孩子的声音,相信艺术的力量”公益项目的第三年。自编自演还能到国家大剧院演出,对乡村孩子和教师是巨大的鼓舞。这种将教育性戏剧教学方法引入课堂的方法,也成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美育教育的新探索。
“帮助乡村儿童从艺术与表达中建立自信,并激励他们在乡村改变中发挥作用,这是在乡村开展美育教育的真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卜卫说。
丛中笑建议,要动员各方力量培训能够承担美育教学的全科教师,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通过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采取同步课堂、共享优质在线资源等方式,帮助农村地区补齐师资和资源短板。
类似中考、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注定有胜出有淘汰,而教育则是长期的,体育、美育等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是终身的。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1至2项艺术特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艺术观,对于纠正目前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对于提高民族素质的积极影响,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显现。(完)
编辑:汪佳莹 责任编辑:刘亮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上一篇:为教育复苏点燃希望 2020/12/25
- 下一篇:2020全球教育负重前行 2020/12/25